好的 睽違一年多我又重新開張了!!!
一方面是想好好記錄過去這一年、還有 MBA 後回歸社會(?)的感想
另一方面也是想試試看單純寫自己想寫的東西,少考慮一點怎麼讓我的文章出現在搜尋結果上
所以呢~在歲末年終的這個時候,想反思一下在 MBA 之後體會到的改變還有調適的過程
雖然很多問題現在對我來說還是無解,但至少先勇敢寫出來再慢慢想要如何面對(?)
很突然的上一張畢業照!!!

後座力一: 突然一切慢了下來
在INSEAD的十個月期間,感覺每天都像打仗一樣
因為同學散佈在兩個校區,一早起床就會先看到一大堆訊息跟郵件
手忙腳亂地準備出門上課,在課間把握時間唸還沒唸完的Case、跟同學Small Talk、去攝取咖啡因或覓食
下課後或是空堂時間也會被各種小組討論、活動籌備會議或是Mock Interview/Coffee Chat給填滿
傍晚時段常常會有同學或是Partner組織的運動課程像是Zumba, Salsa, Pilates等可以參加
到了晚餐時段就是開始看今天要參加哪一攤聚會,吃完晚餐再看要去哪裡小酌XD
晚上10, 11點之後回家開始對著滿滿的作業/待辦事項發呆(欸),然後一路奮鬥到深夜
週末如果學校沒有活動基本上是各種出去玩,偶爾小小補眠
就這樣,好像習慣了永遠在趕場,一直快速前進的感覺
剛回台灣的時候我也不自覺地把自己的每個週末都排滿活動
到了大約半年後的現在,該見的朋友都見得差不多了,上班之外的時間就漸漸空下來了
因為還在習慣新工作、時不時也會需要加班,就不敢安排太多平日晚間的活動
就感覺…生活好像只剩工作,讓時間變得好慢
所以現在要再慢慢開始習慣這慢下來的步調,並好好安排這些屬於自己的時間
寫作就是其中一項,還有閱讀、運動、學習等等,想試著把生活過得充實且悠然自得
後座力二: 重新習慣平凡的自己
不得不承認,被INSEAD錄取後還真的有點人生勝利組的感覺
跟各種聰明、有著亮眼履歷的人成為同學,就好像自己也差不多優秀一樣
再加上,不確定是不是INSEAD MBA的獨有風氣,我們真的很喜歡誇獎彼此、慶祝彼此的成就
不管大事小事,永遠有人為你歡呼鼓掌
(我第一次在課堂上舉手發言的時候,我的讀書小組真的在群組裡面為我慶賀)
而回歸職場之後就再也沒有這種感覺了,我跟公司裡數十人、數百人做著一樣的工作
跟全天下的社畜一樣加班、抱怨老闆抱怨同事抱怨客戶抱怨公司體制
再也不覺得自己很棒很特別
但,為什麼需要覺得自己特別呢?
前陣子聽了Mark Manson <The Subtle Art of Not Giving a F*ck>的有聲書
裡面提到,在社群媒體上往往都是極端好或是極端壞的人事物才能吸引到閱聽人的注意力
無形之中我們也漸漸會覺得自己要這樣”特別”才是”正常”的
實際上,絕大數人都是平凡的;就算在某個領域出類拔萃的人也不太可能完美無暇
但既然絕對的完美不存在,為何不能擁抱自己的平凡,而不是把平凡當作一種失敗
重點不在追求完美,而在於進步;因為我們不完美,我們才能越來越好
後座力三: 親愛的你怎麼不在身邊
在MBA真的認識了很多很棒很優秀的朋友
一畢業之後大家四散於地球各個角落,即便是台灣的同學也紛紛離開去外地工作
約個視訊電話好幾個時區在喬時間,見到大家都覺得像回到學校開心相聚的時光
很多時候因為不想打擾,想念的心情都盡量自己收好
所以偶爾收到意外的問候訊息都覺得很暖心,也期許自己可以為別人帶來這樣的溫暖
因為珍貴的友情值得付出時間跟心力去維繫
後座力四: 我是誰我在哪
好的 所以我開始了一份新的、跟之前完全不一樣的工作,其實還滿慌的
工管系畢業之後我選擇了行銷工作,但在我原本的策略是成為這個領域的通才
aka 不去決定要專精在行銷的哪個面向(因為好像也沒有特別對哪個有興趣、更怕選錯)
然後打著如意算盤是透過廣而不精的專業再加上MBA學位爬往主管職
殊不知,申請MBA的過程中我越來越不想繼續做行銷
從而把目標轉向管顧業,想著管顧業可以接觸到各產業各領域的案子
aka 我還是不用決定自己要待在哪個產業、發展哪個專業,繼續當個通才
殊不知,計畫趕不上變化,我沒有進MBB成為策略顧問,而是成了一名資安顧問
我選擇了資安這個領域作為未來職涯的方向
And it’s scary as hell
即便我已經查了不少資料、也想了很多,覺得長期來說絕對會一直有資安人才的需求
但還是很可怕,要從0開始學習很可怕、要承擔這個選擇的後果也很可怕
總是無法不去想,如果選另外一條路會不會比較好?
真的是無解,只能相信古老的智慧所說: 既來之則安之,然後且走且看吧
後座力五: 所以現在是怎樣
我好像走到了一個階段是發現接下來不知道要為了什麼目標而努力
在學生時期一切都非常明確,就是好好唸書考試把升學這條路走得淋漓盡致
開始工作後就想著幾年之後要出國唸 MBA,所以一切職涯規劃也是按照這個目標走
想著多累積不同面向的行銷經驗、挑的都是全球性的科技公司
每開始一份新工作都努力在最短時間內熟悉業務內容,學到該學的技能後就跳槽
然後從2021年認真開始準備申請,從研究學校到開始唸GMAT直到2022年底順利錄取我的Dream School
錄取之後又開始為了可以進MBB開始練Case、找顧問公司的實習、Networking等等
一直一直,一直都有個什麼目標,直到現在
沒有了目標,就算工作再忙、空閒時間排得再滿,也覺得索然無味
所以呢,現在的問題就是 – 下一個目標在哪?
又或許是,我一定要永遠有個目標我才能覺得人生有意思嗎?
最近在看一本書叫做<踏實感練習: 走出過度努力的耗損,打造持久的成功>
裡面提到的”個人英雄主義”概念,就是將可量化的成就視為衡量成功的唯一標準而永無止境的專求超越自己與他人,因此而永遠無法獲得恆久的滿足
這樣的人生其實感覺也是滿累人的,希望我看完這本書之後可以找到脫離這種思維的方法XD
就像最前面說的,很多問題我現在還是毫無頭緒
但我希望2025可以是讓一切越來越明朗的一年~
如果對申請MBA有興趣可以參考我之前的文章: https://unsteadymind.online/insead-mba-application-interview/
搶頭香,迷惘的感覺非常有感,希望2025大家都能越來越好!
謝謝Tyler~~沒錯我們都會越來越好的!!!